如果没有任何先验知识,即企业没有关于零配件或成品次品率的历史数据或经验,此时的决策主要依赖于最大化经济效益的考虑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需要权衡检测和不检测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成本。我们可以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或最大化期望效益的原理来指导决策。具体步骤如下:
当完全没有先验信息时,企业应该首先考虑两个关键因素:
在这种不确定情况下,通常建议进行初始检测,因为这能够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通过初步抽样检测,企业可以得到最基础的关于次品率的估计。
由于没有先验知识,企业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方法来获取对次品率的初步估计。这个抽样检测的目标是:
可以采用的抽样检测方案:
假设你没有任何先验信息,首先需要比较检测与不检测可能带来的总成本:
检测成本 $C_d$:对每个零配件和成品进行检测的直接成本。检测的花费与检测频率、检测难度有关。假设每个零配件的检测成本为 $C_{d1}$ 和 $C_{d2}$,成品的检测成本为 $C_f$。
不检测的潜在损失 $C_r$:如果不检测,可能导致次品进入市场的调换成本和信誉损失。这个损失取决于次品率和调换成本 $C_r$,可以假设零配件次品率为 $p_1$ 和 $p_2$,成品的调换损失为 $C_r$(包含物流成本、企业声誉等)。
对于每种决策方案,计算其总期望成本:
不检测时的期望损失: $$ E[\text{损失}_{\text{不检测}}] = p_1 \times p_2 \times C_r + C_s $$ 其中 $C_s$ 是拆解的成本, $p_1$ 和 $p_2$ 是零配件的次品率估计。
检测时的期望损失: $$ E[\text{损失}{\text{检测}}] = C{d1} + C_{d2} + p_f \times C_r $$ 其中, $p_f$ 是成品次品率,基于检测结果计算的成品次品率。
比较两者的期望损失,选择损失最小的方案。
通过初次抽样检测得到的次品率,可以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初步估计次品率。接下来,可以基于这些估计值更新贝叶斯决策模型,进行进一步检测与生产策略的调整。
如果:
为初期完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,可以设置一个次品率的阈值。假设:
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,初期建议进行一定范围的抽样检测,以获得对零配件和成品质量的初步了解。根据初步检测结果,进行后续的贝叶斯更新和决策优化。同时,综合检测成本和不检测的潜在损失,选择最小化总期望损失的策略。如果检测成本较低,相对于潜在的市场调换损失,优先进行检测将是一个更加稳妥的策略。